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第262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第262节(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明的文官有性格,良医也一样有性格。

医儒不分家,仔细想想,也挺有道理。

良医们知错就改,陆续到孟清和处赔礼道歉。虽然敢当面斥责兴宁伯草菅人命的不过两三人,持相同意见的始终占据多数。

现如今,事实证明兴宁伯是对的,自己的固执是错的,低头认个错也没什么大不了。

孟清和着实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

思及此,良医出了一头冷汗,与数名同僚商量,该趁着大军整顿时日,到兴宁伯处告罪赔礼。

“兴宁伯远见卓识非我等能及。如我等之前所为,妄称一声医者,祖辈九泉之下也会蒙羞。”

“李兄所言甚至。”

随大军远征的良医,除少数奉职的医官,多是从惠民药局和民间医馆征调的医户。而立不惑之年者居多,年最高者也不过半百,医术只是一般,胜在有体力。

为军医者,定要跟着大军一路跋山涉水,上战场也不是稀奇事。医术再高,没有足够的体力和耐力也无法胜任。

送走三波良医,见事还没完,不得不以商议军情为借口,躲进了沈瑄的军帐。

身为大军参将,继续住在主将的帐篷里委实不像话。孟清和咬牙坚持,誓不妥协,才换来了独居的待遇。

可遇到了为难的事,还得往沈瑄的帐篷里躲。

看着单手支颊,面容俊雅,无声浅笑中的定国公,孟十二郎咧嘴,求收留。

“遇上难事了?”

从太医院请人?

皇帝批准,军汉也未必乐意。

耳顺古稀之龄的老人,一路跟着大军颠簸,委实不够人道。再者,在赵院判的带领下,太医们的钻研精神不断迈上新台阶,切了手指要在脑门上扎针,打喷嚏要在脑门上扎针,咳嗽两声依然要在脑门上扎针,再骁勇的军汉也会吃不消。

随军的良医,长期在军中行走,脾气性格多少也会受到感染,同寻常的大夫略有不同。

对此,大军上下都十分清楚,孟清和被当面指着鼻子叱问之后,也深有体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