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谨言 > 第277章 番外 三

第277章 番外 三(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苏俄,白俄,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全部过一遍筛子,德国,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有先期的合作基础在,通过陶德曼的牵针引线,加上华夏政府承诺的援助和投资,才促成了这次楼逍和李谨言的德国之行。

原本,李谨言是不想来的,他的工作已经够忙了,美国的赚钱计划正如火如荼,任午初和白宝琦亲自操刀,制定了一份针对美国股市的捞钱计划,李谨言迸发出无比的学习热情,摩拳擦掌,打算大捞一笔,不想却被楼少帅告知,要到德国走一趟。

“一定要去?”李谨言皱眉。

除了股市的捞钱计划,小豹子正面临中考,李三少还想过一把“陪考”家长瘾。

研究和讨论花费了五个月时间,1924年4月,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提出,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赔款。

“单纯向德国借款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让德国的经济恢复,才能最好的办法。”

道威斯委员会报告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并就其再一次展开了讨论,从四月到八月,始终不能达成最终意见。

并未被“邀请”参与到赴德调查委员会,也未加入到讨论中的华夏,却先英美等国一步,做出了行动。

1924年6月,时任华夏联邦政府监察院院长的楼逍携夫人访问德国。

“恩。”楼少帅将行程计划递给李谨言,根据上面的内容,李谨言才是“重头戏“。

援助物资,政府会出钱,涉及到商业计划,引进人才,就需要“专人”出马。

此人,非李谨言莫属。

“合作开厂,引进人才……”李谨言摸摸下巴,眼珠子一转,单手撑在桌上,“我去了,是不是就能先下手?”

此次访问,不只带来了华夏的“友谊”,还带来了一批援助物资和工业合作计划。

上百万德国人失去了饭碗,只能靠政府救济过活,华夏却正因人才缺额头疼。

在西伯利亚的厂矿需要工程师和熟练的技术工人。随着政府和民间办学风潮席卷全国,教师的缺口也迅速增大,尤其物理,化学等方面学科,正急需大量的人才补充。

随着农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就算是马大胡子们,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本国人才无法完全补足缺口,只能从外部引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