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 第二十二章 节 言而不必信

第二十二章 节 言而不必信(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这一点,言羽非常认同。

《离娄章句下》还有很多篇,有不少佳句和好故事,比如:

“小恩小惠,不知为政”,讲的是:

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时,曾经用自己乘的车去帮助人们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说:“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并不懂得从政. 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过车马的桥,老百姓就 不会为渡河而发愁了。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门 鸣锣开道都可以,怎么能够去帮助百姓一个一个地渡河呢?如果 执政的人要去讨得每个人的欢心,那时间可就太不够用了。”

为什么说”言必信,行必果”反而却是小人呢?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而后世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三国志》)裴注引 华阳国志》)

说的也正是孟子的意思。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最后一种“斗筲之人是不算在内的),按这三种看来,“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于最后一个档次的,这种人之所以还能称之为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不像“斗筲之人”的器量狭小胸无大志,他们也有执着的信念,但是与前两种“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对比,他们的信念是相对较为薄弱较为模糊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执着的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个糊里糊涂的偏执狂。他们听命于上面的指令或道听途说不加澄晰,不会明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的寻求“任务”和命令的达成,是类似岳飞听命于十二道金牌虽明知必死而亦返的愚忠,用现代的话来说,第三等的士其实有点儿“傻冒”。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是非。

也因为这一点,言羽把岳飞看低了,岳飞盲目对国君的信任,其实辜负了母亲在他背上所刺的“精忠报国”的大义,让国家和人民受了大难。

在这一点上,其实孟子说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