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 第四章 节 孤篇 盖全唐

第四章 节 孤篇 盖全唐(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飘忽,象征了“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是地名,泛指离别之地,古诗文中“枫”、“浦”本就是离别伤情之所。白云一片悠悠飘去,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何况是在浦口,青绿的枫叶点缀其间,更增添了许多愁绪。“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哪家的思妇又是在哪座楼上想念着他呢?诗人由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白云,想到扁舟离家的游子。一句写游子,一句写思妇,同一种离愁别绪,从两方面落笔,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谁家”与“何处”是互文见义,由一家一处联想到人间千千万万家的离愁别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往复回环。这是一种诗意的痛苦,发自内心,缠绵悱恻,“不思量,自难忘”,“剪不断,理还乱”。

接下来“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从思妇方面来写。曹植的《七哀》诗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张若虚化用这几句的意思,对月光作了更细致的描写: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总在她的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想必已照上她的梳妆台了。在这里,诗人将月拟人化,写月之“徘徊”,既写出了月的自然属性,光影明灭,浮云游弋;又赋予月光人性,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久久在楼上徘徊而不忍离去。月光照在门帘上,卷也卷不去;照在捣衣砧上,拂了却又来。她是那样的依人,却又那样的恼人,使思妇无法忘记在这同一轮明月之下的远方的亲人。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一轮明月同照两地,就和我想念你一样,你一定也在望着明月想念我。有明月像镜子似地悬在中间,我们互相望着,但彼此的呼唤是听不到的。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但我们相距太远了。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我又如何能与你相见呢?“雁”和“鱼”在古代都和相思有关,古人把木片刻成鱼型,两片一合,中间夹书信,外边系红绸,鱼就是信封。成语有“鸿雁传书”,古诗中有“为我双鲤鱼”的句子。

接下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世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妇一天天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便自然进入了梦境,这几句写她回想昨夜的梦境:闲潭落花,春过已半,可惜丈夫还不回来。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这四句把梦境与实境结合在一起写,是梦是醒,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恰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直可怜,忆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着树下,清歌妙舞落在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东在谁边?

最后一段,天已快亮:“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斜月沉沉,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渐渐隐去了,好像一幕戏完了以后合上幕布一样。这整夜的相思,这如梦的相思,怎样排遣呢?游子思妇,一在北方的“碣石”一在南方的“潇、湘”,地北天南,空间距离越远,心理距离就会越近,思念之情便又加深一层。想到这里,诗人早已是归心似箭了,诗的最后两句说:不知道今夜有几人趁着月华回家了!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着古来歌舞池,惟有黄昏鸟雀悲。

。。。

诗的第二层,借月阐理,兼有抒情,突出写了“月之问”。它包含了三层意思:1、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2、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3、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残酷无情。这一层里的抒情,还为第三层集中抒写相思起过渡作用。

后边20句是诗的第三层,集中写了相思之情,突出了“月之情”。这相思之情虚实相应,实写游子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虚写妻子对游子的思念之情,起笔写景,落笔在情,畅想一个旋律,凝结一个主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