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剑道 > 第四十二章 京城剑宗(上、下)

第四十二章 京城剑宗(上、下)(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华闲之微微欠了一下身,过了会儿,他说道:“陛下,其实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因为没有遭遇太大的战火,燕安城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市面上又有了天南地北的特产,瓦肆勾栏又开始歌舞升平。一切如旧,似乎泰西人不曾入侵过,似乎废太子与废秦楚二王之争不曾发生过。行在这样的街道上,虽然人流如织,但轩辕望还是觉得有一些压抑。

他总觉得,比起扶英的城市,这座千年古都总是少了些什么。不仅是少了魔石之车的轰鸣,更是少了一种无形的东西,那种生机勃勃的气势。

“不过,燕安城可真大,比起东都开定和贵立城加起来还大!”

青石板铺就的永安大街,是燕安城最主要的街道,作为这座古城的中轴,这条大街北连宫城,南抵燕河,长达十六里。街道两边,栉比鳞次,是权贵人家的居所。与开定不同的是,这主街两旁竟然没有什么店铺,店铺大多集中在东市与西市之中。

“来过!”石铁山显然不太服气,他拾起自己的剑,两人回到剑室中间,又开始新的一轮比试。赵王看了好一会儿,迟疑地回过头去:“闲之,你的意思?”

“殿下,圣人之言也好,祖宗之训也好,那都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死的东西就象铁山的剑,既可以被铁山用来攻击阿望,但也可以被阿望引来攻击铁山自己。”华闲之垂下头看了看自己的剑,微微一笑道:“殿下,祖训中有‘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句,圣人之言中有‘不以天下奉一人’之句,现在战乱稍定,国库空虚百姓疲惫,与民休息,不正合祖宗之训圣人之言么?”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赵王恍然大悟,他笑了笑,再次拍着华闲之的肩:“闲之,我们来试试剑吧!”

次日在早朝之上,赵王与大臣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当赵王抬出“方经大难民生疲惫当与民生息一切宜简”的理由,并搬出一大堆圣人与祖先强调从简戒奢的理由来时,那些满口“礼礼礼”的老头们瞠目结舌了。若是再反对,就是他们在与圣人、祖宗为敌。因此,虽然他们心知不对,却也无法再反驳。

新皇登基,自然少不了改元之类的过场,在议定新的年号时,新皇决意以“大新”为号,以表示自己推行新政的决定。紧接着他便改革上朝制度,用泰西钟点来计时,将原先辰时不到便要召开的早朝推迟至上午八点半,虽然有大臣进谏说这未免太不勤于国事,但陛下却给这些大臣算了一笔帐:按新的上朝制度,皇帝每天要花上九个小时处理政务,大臣们除了花一个小时上朝外,也必须在自己衙署工作八个小时,处理政务的时间比之以前并未减少。

“伙计,请问哪儿有剑室?”

轩辕望最关心的,还是京城的剑士们。他探头向马车夫问道,马车夫咧开嘴笑了:“您问我可真问对人了,在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剑门,没有我不熟悉的。京城三大剑宗傅苦禅、左思敛、骆鹏,傅苦禅常年在外不说,左思敛与骆鹏,我可都见过他们斗剑!”

轩辕望精神一振:“伙计,你见过左思敛与骆鹏斗剑?”

“对呵,树大招风,这两位剑宗可是名人,早些年全国各地来挑战的人多如牛毛。不过现在,仗着一柄剑混饭吃可是不容易了,来挑战的便少了,毕竟在剑宗手下混个三招五式又填不饱肚子……”

随着一件又一件的新制出来,朝堂之上渐渐形成了两大派,一边是以先皇遗臣为主的保守派,一边是以原来赵王幕僚为主的革新派,两派几乎天天激辩,形成了严重的党争。这原本是朝庭大忌,但赵王不但不加制止,还颇有些推波助澜。保守派大臣对此极为不满,他们将自己的怨恨除了在革新派头上发泄之外,还将矛头指向身为陛下剑技指导的华闲之身上。这些保守派大臣都是见惯了政坛风雨的,因此知道华闲之是陛下一大谋主,对陛下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对华闲之弹劾的表章便源源不断地递了上来,陛下接到这些表章之时心中既是愤怒,又是佩服华闲之的先见之明。

作为陛下登基功臣之一的华闲之,当初婉拒了一切官职,如果他有官职的话,面对这如潮的弹劾,依惯例只有请辞一途,但现在则不然,他本身就不是官,再如何弹劾总不能让他辞去平民的身份吧。

“今日朝会又是一样……”谈起早朝,陛下摇了摇头,脸上堆起了疲惫的苦笑,原本以为身登大宝之后,凭借皇帝的权威,他可以大力推行新法,但是没有想到,身为天下至尊却也有那么多的阻碍。

“陛下,那些大臣不过是借攻击我来攻击陛下的新政而已。”华闲之熟练地泡茶,将茶水推到陛下面前,虽然陛下已不再是赵王,但在华闲之眼中似乎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陛下身边的一个侍卫抢先一步将茶端了过去,他的动作很迅捷,华闲之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端端正正地坐直了身躯。陛下从侍卫手中接过茶杯,制止了侍卫要检查茶水中是否有毒的举动:“闲之的茶艺,如果不能及时品尝到,那味道就失去大半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