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风暴 > 四七一、铁火冰河复血仇(一)

四七一、铁火冰河复血仇(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总之,济民无论是否有志于天下,至少是愿意为百姓谋一条活路。如今时局,老夫是看透了,此战之后。若能侥幸不死,便举家迁至新襄去,或许唯有在新襄,在接下来的大乱之中,还能保全性命。”张秉文说到这,结束了对孙临的教育:“我要去组织百姓清理尸骸……你去应付高起潜的手下吧。”

孙临毅然点头:“是!”

他望了俞国振的背影一眼,俞国振已经看不到了。虎卫则还在他面前一队队前进。孙临突然间有种感觉,俞国振就是这样一直向前,向前。而他所带出来的虎卫也是如此,向前,向前。

所有停下来的人。不知所措的人,俞国振和他的虎卫,都会拉着他们一起向前。若是有人坚决不向前,那么俞国振与虎卫迟早也会放弃他们,让他们留在原处,被不知何处来的大潮卷走……

这种感觉让孙临打了个激灵,然后调转马头,看着自己的亲兵,还有明显是俞国振留下来帮他处理高起潜使者的虎卫。

“只是我觉得济民向来……呃……他既不是太好女色,又不是贪恋金银,待人宽厚谦逊,近乎,近乎谦谦君子……古之圣贤,也不过如此?”孙临还是有些不解。

“那是自然,此世悖乱,非大圣大贤,孰堪拨乱反正?”张秉文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他自己知道,在大明朝廷之内,他的前途基本已经结束了,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流放,因此又道:“莫说济民自幼便极自律,就是他打小放荡,到了他如今这地步,也得收敛起来!昔日亚父说沛公于霸王,居于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中后却秋毫无犯,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孙临也是读书人出身,而且不是那种只读些无用经书的腐儒,顿时想到范增的原话“此其志不在小”!

“济民自幼自律……莫非他打小就有志于……有志于天下?”

孙临几乎是颤声说出自己的猜想,如果这个猜想是真的,那么也未免太过惊人了。他是方以智介绍认识俞国振的,那时俞国振才十五六岁,这般年纪许多人还是孩童般懵懂无知,而俞国振那时便极自律,从早起风雨不断的晨练,到每日亲自教授少年们学业,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几乎天天如此。

“我们走!”他扬声道。

“我们走,不能一直落在后面!”他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

俞国振并不知道张秉文与孙临谈了什么话。更不知道这番话使得张秉文与孙临两人心中对他的看法更加深刻。他领着虎卫,一路尾随建虏,与建虏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六十里,恰恰是一天突击能到达的距离。

从齐牛等早期虎卫口中,孙临也得知这种情形是自俞国振从南`京迁回祖籍后便一直如此,也就是说,可以上溯到他十二岁甚至更早些的时候!

十余年来,坚持不懈,方得如此!

“俞济民几乎是白手起家,一日恨不得当成两日用,哪象你一般,沉迷于秦楼楚馆,或者与些狐朋狗友高呼痛饮,或者与些酸丁腐儒吟诗作对。俞济民非不好美食也,他家中的厨师技艺,你也是知道的。俞济民非不能吟诗也,他那秦淮河第一风流人的称号,你也是知道的。”这几日里,张秉文思考的事情当真很多,也正是因此,他发觉自己以前对这个便宜的侄女婿似乎从未看透过,直到今天,才看到他隐约的身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以普通人去衡量俞国振,实在是太小看他了。而他所做的事业,也证明唯有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