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52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52节(第5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其实就像是制约三体运动的牛顿定律、制约流体运动的NS方程、制约大量分子运动的Boltzmann方程一样。

这些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非常困难,绝大部分都只能够找到近似解。

还有材料问题。

核聚变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无限能源,是因为海水中的氘对人类来说,几乎是“无限的”。

但问题是,只使用‘氘’太难了。

比如,徳国就论证过制造完善的托卡马克装置,只是预算的经费就超过千亿美元。

在花费了千亿美元的经费以后,并不是说能够完成研究,只是可以在装置内部进行核聚变反应,成果依旧限制在实验室,而不是投入到应用领域。

这种项目自然无法通过。

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之所以不被看好,是因为要解决的技术难关太多了。

鹰国的《泰晤士报》针对舆论热点,就总结了几个难以突破的技术难题,首先就是点火困难。

在一亿度这个量级的温度下,氘-氘的反应截面比氘-氚低了近两个数量级,而当温度升到十亿度量级时,韧致辐射会大大增强,想要实现输出大于输入会变得异常艰难。

如果使用‘氚’,问题也是显然的。

氚具有放射性,自然界中几乎天然不存在,人类的生产能力亦极其有限,而氚增殖所使用的锂,其资源也是有限的。

当然也少不了最大的难关,“如何做到输出大于输入?”

核聚变的每一次点火,都需要制造高温高压的环境。

高压环境制造难度太大,一般都是高温环境来替代,就需要制造最低一亿摄氏度的环境。

第二点就是计算机模拟不精准。

这是数学问题。

所有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都绕不开等离子体,而有关等离子体的问题,包括不稳定性、湍流,制约等离子体种种难以捉摸行为的基本方程,都只能做近似的模拟计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