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唐奴牙郎 > 第564章 举贤令

第564章 举贤令(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些涌入安西的流民,大多都是在故乡活不下去,才长途向西迁移的穷苦人家和杂门小户。

至于那些没有加入迁移队伍的士族门阀,在天灾和兵祸之中,由于家大业大,有着一定的自保能力,很少会有人背井离乡,大多都选择留在了中原。

也正因如此,安西人口膨胀,官员队伍急速扩大。

而这些新增的官员中,大部分都出自流民,也就是大多来自寒门和杂户,自然对举贤令双手欢迎。

这一日,周钧在宫城府治之中正在处理公文,右谏议大夫高适在门外请求见面。

负责整理奏疏的文吏,发现文库中存放不下,只能将大批的奏疏置于阁楼之上。

城中有大批的士人,联合起来,举着万字血书,跪在宫城门前,齐齐声讨举贤令。

朝中御史台,数十名御史和言官,集合起来,跪在宫门前,以静默来抗议令法。

至于安西官员,对于举贤令,似乎是早有耳闻,不仅没有吃惊,反而联合起来,在凉州城中四处造势,劝说工商杂学等寒门家族,与士族分庭抗争,争取科举的权力。

安西官员为何要支持举贤令?

高适入了书房,见周钧正在翻看朝臣递上来的奏疏,便没有再举步前行,而是在原地站了一会儿。

道理其实很简单。

一方面,举贤令在安西早有风声,安西本地人或多或少有所耳闻,所以对于这项法令的问世,并不意外。

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天佑举贤令,符合绝大多数安西人的利益。

安西四镇,原本人口,只有二十多万。

之后,由于流民大量涌入,如今的人口已经接近百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