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贞观俗人 > 第1178章 夫唱妇随

第1178章 夫唱妇随(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秦琅并无意去办那种书院,他宁愿多办几所白鹿技院,因为那种书院穷人子弟是上不起的,只学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可能通过科举的毕竟少之又少,因此对穷人子弟来说,能普及点基础教育睁个眼就不错了,若是能再学点将来能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无疑才更实惠。

朝廷的官学不少,地方上也有许多士族乡贤等办学,秦琅不想跟他们掺合。

“我再给你一个建议吧,其实你们将来也可以办一两所女校,专门招一些女子读书。”

“女校?我听说三郎不是就办了女校?专门教授她们纺织、刺绣、养蚕等技术?”

秦琅点头,秦家确实有这样的女校,其实也是女子技校,毕竟如今工商大兴,大唐也出现了人力用工荒的情况,所以必然而然的就是不少作坊开始使用女子,比如一些织坊,刺绣坊等,甚至一些其它的产业,也开始大量使用女工。

虽然大唐这些年来,大力增加教育投入,长安和洛阳都有国子监,不仅收高官贵族以及藩属附庸之国的首领贵族子弟以及各国留学生等,两所国子监人数都突破了万人大关。

且大唐各州县,基本上都实现了官学覆盖,就算是再偏僻的县,也起码有了一所县学,官府也十分鼓励民间办学。

但总的来说,这年头教育依然不是能够全面普及的。

就算是官办最低的县学,那也是有很高的门槛的,而家学、私塾这些,学费不便宜。

秦家早年是从技工学校入手,走的另一条教育帮扶模式,先由秦家的工坊招募学徒,然后送到秦家的技工学校,定向委培,学成后再回到原来委培的商铺作坊等,秦家负责他们的学费等一应开销,而他们经过培训后回去为秦家效力,双赢局面。

所以秦家开始兴办女工技校也就成了必然。

“不一样吧,我觉得你们也可以办一些女子小学堂,招一些女童进去读书,学习识字算术甚至是绘画音乐刺绣等等。”

“学这些将来做什么呢?”公主发问。

秦琅愣了下,没想到公主这样问,良久才道,“将来?也让她们开个眼吧,毕竟除了一般的士族勋戚之家,又有多少女孩能有机会读书识字呢?“

只是这种教育,被士大夫们瞧不上,认为培养的都不能算读书人,更不能称为士人,只是一群识字的工匠。

不过秦琅还是比较坚持这条路子,毕竟秦家办学也是掏的真金白银,这种模式是能走的更长远的一种模式。

后来秦家又开始拿出一些钱来,以那些产业的名义办一些免费小学堂和识字班,既办了善事又得了口碑,还能为秦家培养出一些新鲜苗子。

曾经有官员来找秦家,想让他们把这些钱直接交给官府,由他们来规划这些钱,用来加强州县官学,或者提议跟秦家合伙建立书院,那种正规的书院,学经史子集,将来培养科举士子。

但秦琅拒绝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