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 第1243章 三个目的 华夏重器——和氏璧

第1243章 三个目的 华夏重器——和氏璧(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知道秦王的德行。

不想给,但是又怕秦国出兵,所以和大臣商量。

有个蔺相如的大臣,知道后,主动揽责任,愿意以身犯险,和秦王进行交换。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卞和说:“我不是为被砍腿而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

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战国刘向《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

秦·李斯《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西晋傅咸《玉赋》说:“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

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中记:“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

唐代李白《古风》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

众人都知道和氏璧,因为和氏璧的名声太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