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魂梦大唐 > 第七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第七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待在船上的日子,了无生趣。每天除了被母亲抱着在舱门口透透气,看看两岸的风景和水鸟,没什么事就被母亲哄着,被小玉逗着。

值得高兴的是,母亲她们的伙食丰富了不少,有少量的白菜和不缺的鱼鲜和河虾子以及腌渍的咸菜可供食用。崔相平每天没事就钓鱼,下水摸虾子和河蟹,乐此不疲。颜天佑在母亲的怀抱下,无聊得看着他钓鱼捞虾。

五六天时间转眼而过,他们终于踏上了扬州的土地,这也是他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

南方的三月,草长莺飞,树枝上抽出嫩绿的春芽,绿油油的一片,初春的气息迎面扑来,带着淡淡的青草香,让人的心情不由得愉悦了许多。

码头上人流济济,崔相平带着两人小心翼翼地走出码头。他不得不小心,三只手在什么时候都有生存的土壤,他们总往人多的地方钻,动作快得让你丝毫察觉不到。何况这里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刚来陌生的地方,还带着两个女子,万分小心是必须的。

颜天佑早上是被嘈杂的说话声和号子声吵醒的。母亲睡得比他早,或许连日的奔波让刚刚二十芳龄的少妇身心俱疲。他睁开眼的时候,崔相平和小玉正拿个小锅在铁制的小火炉上煮着什么东西,一股淡淡的稻米香充斥着整个船舱。

母亲抱着他走出舱门,早春的清晨,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母亲把包裹他的襁褓掖了掖,只露出转个不停的小眼睛。

早上的空气很清新,远处的太阳低低地挂在东方的天空,还没有完全升起。船的桅杆上十几只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声音清脆悦耳。大运河上还有着淡淡的雾,船的速度慢了好多,可以看到有的船甚至停在岸边或芦苇荡,开始生火做饭。

米粥煮好了,上面还飘着豆子,他看到小玉拿出一个小布袋取出两粒小石子大小的盐块扔进锅里。盐有些黑乎乎的,不是很纯净,估计有不少的杂质。这些东西都是船老大提供的,每天都有,足够三人温饱,只不过得要另外加付一千钱。

母亲和小玉、崔相平慢慢地喝着粥,崔相平拿出一张胡饼递给母亲。她似乎没什么胃口,掰了一小块,犹豫了一下,又掰了整张饼的五分之一,才递给小玉。小玉拿起饼掰了不大的一块,剩下的都给了崔相平。三人把饼扔进粥里吃,好像吃羊肉泡馍一样,只不过碗里没有肉。母亲吃完以后,隔了一会儿,让崔相平去舱门口守着,她才开始我颜天佑的早饭。

太阳渐渐升高,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大地,驱散了迷雾,一切就都清晰了起来。运河上更加热闹起来,波浪声,号子声,水流声,还有水流拍打船身的声音……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到了大运河的人气和红火。各种船只交错纵横,有载重六七百石的大船,也有往来不绝的小舟,有挂着旗子的漕运官船,更多的是各地大商行或者私人的商船和货船。

看到这一幕场景,颜天佑心里不觉感慨万分。隋炀帝杨广虽然骄奢淫逸,浪费民力,好战成性,虽然大运河的连通是成千上万的人命换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一个造福万民的工程,它的存在,便利了后代无数子孙。

在颜天佑看来,隋炀帝尽管被唐朝廷丑化,被给了‘炀’这个封号,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昏君。他执政前期励精图治,灭吐谷浑,分裂突厥,打击土蕃,开疆拓土,削弱世家贵族,整顿吏治,百姓富庶,万国来朝,俨然一副天可汗的气势。

他最大的败笔就是不知是执念还是心结,耗费全国之力,劳民伤财,三征高句丽。想它高句丽弹丸小国,屈居东北,苦寒之地,他不明白隋炀帝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用百万大军和它死耗,导致国内民怨四起,农民起义,盗贼四出,世家蠢蠢欲动,最终强盛的大隋王朝被世家贵族陇西李氏所取代。他看不懂,或许很多人都看不明白,难道只是为了宣示大隋的强威兵盛?后世对此有了无数解释和猜想,真相如何,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