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980之他来自未来 > 正文 第二百七十八章 传说中的神器

正文 第二百七十八章 传说中的神器(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就在去年,也就是1980年,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刚刚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薄膜’磁头技术,并在这种技术的基础上成功的制造出了人类第一块容量超过1G的硬盘:被称为‘IBM3380直连存储设备’的硬盘容量为2.5GB,然后他们利用八块这样的硬盘组建了一套堪称是全世界最强的超级存储系统,总容量达到了惊人的20GB。

20G对比1000G,虽然差距是有点大,但似乎也没什么令人惊讶的,不是吗?毕竟这本身就是一台远远超出了人类科技水平的机器人,如果没有这样的差距,反倒让人怀疑了。

但是,如果让你知道,这个20G的超级存储系统,它的重量居然达到了2吨,你还会觉得这种差距是可以理解的吗?眼前的这个容量超过了1000GB的硬盘的重量是多少?应该还不到一公斤吧?而且在这其中,大部分的重量实际上都只是为了保护它的核心而存在的金属外壳,这是什么概念?

只要简单的计算一下就不难发现两者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就算是按照一公斤的重量来计算,哪怕只是采取最简单的堆砌的方式,以两吨的重量为标准的话,也意味着这种存储技术的容量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两百万GB。

这就是技术的差距!它大得让人绝望,但同样也让人向往。

第二百七十八章传说中的神器

美国,51区基地。

摆满了各种先进仪器的实验室里,十几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科学家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一项项数据不断的被核对,一台台仪器不断的被调试,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没有任何人发出一点多余的声音,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当前的工作中,因为他们都清楚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这很可能就是揭开这台神秘机器人核心秘密的关键之所在!

“电压正常。”

“数据传输正常。”

不过,威尔最关心的却并不是这种技术本身,他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台机器人的硬盘里,究竟保存着什么样的内容?是什么样的程序和系统才会需要如此庞大的存储空间?这台机器人,它究竟只是一台僵硬的,只会依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运行的机器,还是一台已经具备了基本智能与思考分析能力的人工智能体?它的程序是如何编写的?那复杂的判断和数据处理又是依据的何种逻辑?

当然,在这其中,还有军方和情报部门最关心的:它究竟来自何方?又担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在那间工厂里,它在与谁战斗?怎么样才能找到或是联系上它的主人?

这些秘密能否被揭开,就全看今天的实验是否能恢复,以及能恢复多少损坏的硬盘中那些宝贵的数据了。

随着最后一次自检的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宣告就绪,威尔博士也终于下令,将硬盘的数据线与基地的超算相连,开始正式的读取硬盘中残存的数据,并试图对它们进行分析,解读。

这个工作听起来似乎简单,但实际上,难度却大得超乎想像:要知道,即便是硬盘中的数据没有加密,也没有损坏,它的容量相对于基地的超算而言,也依然太过庞大了:一千GB,如果换算成文字,恐怕把全世界所有的书籍都录进去都足足以余,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即便是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也难保它不会当机。

“最后一次自检,我需要做到万无一失!”

长长的吁了口气,威尔博士一边压抑着内心的激动与紧张,一边却又忍不住再次看了一眼被摆放在实验室中心工作台上的那块小小的黑匣子,即便是从不相信上帝的他,也不禁在心中暗暗祈祷,这次的尝试能够成功。

这是什么样的技术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再加上这些天来的不断测试所得出的结果,他是绝对无法相信这个小小的黑匣子,也就是机器人的硬件存储器的容量,居然达到了一千G以上,在得出这个结果之时,他和他的同事们甚至都认为测试的数据出了问题,直到反复的核对和计算之后,才确定了这一结果是真实可信的……事实上,因为硬盘绝大部分都已经损坏,所以实际上它的容量很可能还要超过这个数字。

一千G,这是什么概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