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980之他来自未来 > 正文 第四十四章 与时间赛跑

正文 第四十四章 与时间赛跑(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北京,工业委员会。

一大早上班,刘亚明就发现单位里的气氛有些不寻常,所有人似乎都特别的忙碌,路过的几个科室里,几乎所有人都在翻阅着一堆堆的文件,而且不少人都是满身的怨气,显然对这些工作很是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干。

带着一丝疑问,刘亚明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门前,可还没等他推开门进却,就听得领导的秘书叫道:“刘科,正要找你呢,上级下了指示,让咱们马上把所有这些年废弃和停止的项目,还有那些搬迁过留下的旧厂区什么的,总之就是所有已经作废的工厂建筑的资料清理一下,列一份名单出来,要在今天之前上交,你们科室也来帮把手吧,不然资料太多,实在清理不完哪。”

愣了一下,刘亚明疑惑的问道:“上级下的指示?上级让清理这些资料干什么?还要得这么急?这种事,随便叫几个科员弄一下不就行了?最多也就一两个月……难道是部里要搞什么大项目需要地皮?”

秘书叹道:“要是就好了,可惜这事还真不是咱们部里的事,是公安那边好像有什么大行动,要清理流动人口之类的吧,像这些废弃厂房什么的是重点排查范围,所以需要我们提供一些信息。”

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查找方向,但真要将它落实,却也不是一件易事。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

时间不足这是肯定的,想想整个首都有多大的面积,有多少建筑,要是再算上交通方便的周边地区,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而最麻烦的就在于,因为不知道蝴蝶什么时候会回来,而为了不惊动他,这场遍及全市……不,准确的说,应该是遍及了数个大城市的大范围清理工作,还必须要在他回来之间停止——无论是否有发现,都必须停止,但坑爹的是,偏偏这个时间还是个未知数,这就使得专案组只能最大限度的去压缩搜索的期限。

一个星期,这是经过专案组反复思考和论证后,最终得出的结论——通过刘兴全,蝴蝶这次可谓是大丰收,但这么大一批货物要想出手,恐怕也不是一件易事,但他却未必要等到所有货物变成现金后才会回来,而他给刘兴全带来的那些手表,如果以批量的方式出货,大概也就是十天半月左右就能脱手,保险起见,这个时间肯定得缩短些,再扣除与各部门组织协调的时间,可以说,一个星期已经是在尽量保证安全的前题下所能挤出的最大值了。

总之,专案组的原则是,宁可错过一次机会,也绝不能惊去蝴蝶,只要这个线索不断,蝴蝶不改变他的行动模式,一两次失误算不了什么,但万一惊动了他,再想找出他的轨迹来可就难了。

“公安?”刘亚明越发的不解了,疑道:“他们有需要,为什么不提前打招呼,弄得这么急……部里难道就随他们折腾?”

秘书将一大叠资料交到刘亚明的手中,苦笑道:“部里能怎么样?据说这事闹得挺大,上面是发了话的,要咱们全力配合……没办法,往好了想,把那些流民乞丐混混什么的都清理下,对治安也有好处不是,至少咱们上下班也能安心些……其他的工作就先放一放吧,先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再说,上面催得急,别到时成了出头鸟,可就太不划算了。”

听到这话,刘亚明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回过神来,对秘书笑道:“行,既然都是革命工作,咱们当然得服从……对了,王秘,你那天不是说你儿子学英语,想弄台录音机吗?我这刚好有个熟人,他手上有台录音机想要出手,日本原装的,松下牌,双卡双喇叭,成色也新,价格我跟他谈过,只要三百,你要有兴趣的话,现在还来得及。”

听到这话,秘书的眼睛顿进就亮了,兴奋的问道:“你说的是真的?真是松下的录音机,双卡的?他这机子没毛病吧?不然怎么会这么便宜……我问过的,市面上像这样的录音机,可都得七八百呢。”

除了时间,另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就是各单位的协调。

专案组权限虽大,但人手却相当有限,要清查整个首都地区,连同国内其他几个大型的城市都要清理,这么大的工作量当然得依靠人多势众的基层公安力量,甚至发动群众才能做到,可蝴蝶的存在又是绝密,这是不可能向外界透露的,连同着一切有可能导致泄密的信息都不能说明,这样一来,公安机关得到的协查命令就相当含糊了——仅仅只是要求他们协助查找那些偏僻,荒弃的建筑或厂区内是否存在有人居住逗留的痕迹,并且还特别强调有任何发现都不得擅自破坏现场,必须立刻上报,你说,这让人怎么查?

不是查不到线索,而是查到的线索实在太多了,而偏偏能够甄别这些线索的又只有专案组的成员,就算其他城市只做初步的调查清理,将专案组的力量集中在首都,这么几个人也很难处理那么多的线索,迫不得已之下,专案组不得不将这些上报的线索先集中归类,在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再分区进行批量的甄别,这才勉强保证了效率和进度。

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出乎预料的,但想想却又不难理解:新中国虽然没有旧社会那么多无家可归的流民,但国力贫弱,也还是有不少逃荒出来的难民存在的,再加上一些社会小青年往往也很喜欢将一些废弃的建筑或厂房当成他们活动的‘基地’,所以,很多所谓废弃的地方其实都是有人存在的,有些甚至都已经变成了这些难民的聚居点,偏偏专案组给出的条件又如此含糊不清,下面办案的公安也只能如实上报……而更要命的是,随着清理行动的不断深入,公安部门很快就发现,本以为不会太多的这类废旧建筑和厂区,数量竟然远比预计的要多得多,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们此前根本没有掌握的,这就极有可能造成漏查。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