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980之他来自未来 > 正文 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道至简

正文 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道至简(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想通了这点后,事情就不难作出取舍了——这事说大不大,当日参与闹事的其实也就那么几十号人,既然共济会已经作出了处理,那么抛开面子的问题不说,政府只要盯死这些人,相信其他人也就翻不起什么浪花了。不然的话,总不能为了这几十号人,再闹出更大的群体性事件来吧?真要查封了共济会,到时受影响的可就不是这几十个了。

出乎预料,当这个结果真正被执行到位后,某些人所担心的风波却并没有到来,绝大多数的会员都平静的接受了这一结果,甚至于,就连舆论都开始出现了反转,从一昧的同情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质疑共济会处事不公,变成了事情变成这样,究竟是谁的责任更多些,以及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这固然是共济会本身的能量在发挥作用,但同样的,也证明了人们心中其实早有一本账——谁对谁错,本就没那么复杂,帮人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不该被强制,伤人闹事是犯法的行为,会受到惩罚,这是连小孩子都懂的道理,成年人怎么会不明白?

第五百六十三章大道至简

共济会如此简单粗暴而又强硬的态度,自然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那些被确定了身份,有参与当日闹事的人员,当他们的名单被公布出来,宣布将会被踢出共济会,并且永不录用之时,那更是一片哗然,几乎又再一次的引发了事端——好在这一次公安机关早已有所准备,加上之前几个跳得欢的,大多都已经因为涉及抢劫伤人而进了局子,这才没有让事件进一步的升级。

事情闹成这样,地方政府部门对共济会当然是诸多的不满,但当他们想要动用权力,给这个不听话的惹事精一点教训时,却又尴尬的发现,这玩意儿根本就是块滚刀肉,除非是撕破脸皮一拍两散,否则,常规的手段根本就对付不了他们。

和一般的单位企业不同,共济会在各地方除了设有几个固定的办事点,是没有任何厂房和营业机构的,所以,那些对付一般的企业单位的方法,比如查消防,查安全生产,查卫生,对他们根本就用不上,而查税的话,就更是个笑话了,共济会本就是国家认可的慈善互助组织,人家就不是营利性的机构,理论上也不存在任何商业性的赢利行为,哪来的税可查?

更重要的是:就算对共济会办事的态度再怎么不满,政府方面也不得不承认,人家的确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的,而且抛开态度的问题不谈,于情于理,共济会也确实没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人家一心做好事,而且本就是受害者,处理几个闹事的害群之马,这难道还犯法了?就算觉得他们太会惹事,可这样的理由,也是摆不上台面的。

至于说查封共济会,这想法倒是有人在会议上提过,但直接就被其他人给怼了回去:查封共济会容易,不过是一纸公告的事情,但后果你想过吗?

不提自己辖区内有多少人在靠着给共济会‘做义工’来维持生计,这共济会又帮着自己的辖区减少了多少失业人口,创造了多少经济收入,单单就是自己辖区内的那些企业单位,人家听到这消息就能跟你玩命!

不开玩笑,随着国家改革政策的一步步深入,原来那些不愁订单不愁市场的国营企业,现在最头痛的问题就是接不到足够的订单,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任务都是政府分配的,可现在市场要搞开放,政府分配的任务是越来越少,企业要赢利,工厂要开工,就必须要自己去找销路,可问题是,他们这些几十年来都习惯了吃政策饭的国营企业,又有几个是懂得市场经济的?所以,经营一天天变得困难,本该是营利的工厂企业,却因为无事可做,无工可开,反倒变成了政府的包袱,只能靠财政的补贴和贷款来过日子——这可不是什么个例,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可自从有了共济会,虽说这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凭借着共济会铺遍全国的网络,各地方的企业单位却也是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比如,什么商品现在比较紧销,哪些工厂接到了订单,但因为设备和技术的问题,某些零件又需要找人代工之类的,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有些企业甚至都已经实现了扭亏为赢,你现在去封共济会,是嫌政府最近的日子过得太舒坦吗?

不仅如此,共济会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平台,能帮助到的可不单单只是下面那些单位企业和老百姓,这年头,办事难,难办事的情况又何止是存在于下面?就算是他们这些地方政府部门,难道就没有求人的时候?在地方上,你可以说了算,但是别忘了,共济会的总部可是在京城,人家在首都拥有的能量,那是你想都不敢想的,真要把人得罪死了,将来有个什么为难的时候,还怎么去求人帮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